資金與資料到位的AI生醫新創下一步

DIGITIMES 蔡騰輝 2021-01-08

▲除了以平台服務外,長佳智能更以多元健康、醫療、照護、保健、保險生態推進各式發展。蔡騰輝

醫療人工智慧(Medical AI)的發展已從醫療現場如急診的檢傷分類快速篩檢、手術中分析,逐步細膩化到個人基因,同時也整合各種服務流程,然而,在以面的高格局來思考,單向AI演算法「產品」,很難成為全方面思考的「解決方案」,更遑論能與用戶維持續訂的訂閱關係;基於此,許多醫療人工智慧的平台廠商陸續伸出跨界合作的橄欖枝,希望能夠跟著同業共同跨越創新死亡之谷。
醫療AI新創打團戰 通路與院所的默契培養
與其說集大成,將醫療演算法集中,進而能夠單次提供各科各式應用,生醫新創打團戰的用意更多在於資源的整合與效率提升,此外通路的合作與長期的默契培養,也都將是未來或現在已取證的生醫新創將要面臨或正面臨的挑戰。
針對「軟體平台公開服務」與「AI市集」的使用上,長佳智能平台產品事業處副處長廖恩德表示,目前都是免收費,未來取證後將會推出後續的付費模式;現在平台上的資料都以「y-2」的方式更新資料,也就是使用的當下,前年的資料都是可以擷取使用的。
AI不取代醫師 加速的流程與病人權益
從醫療流程過程進一步分析,像是健檢的X光拍攝,放射師在影像成像後,先第一次處理,而這些上百上千次的處理,都是為了檢傷分類,能夠讓接續的同仁優化先處理病情嚴重的病人;而下一個階段輪到放射科醫師、實習醫師、主治醫師的診斷,由於影像系統的進步,強調「AI不可能取代醫師」的廖恩德坦言,AI增加的是工作上的效率,並非職位或是流程。
目前長佳智能執行了28種專案,針對84個病症推出了許多技術產品,其中共同開發的有3個、自行開發的演算法有4個,包括骨齡、脊椎骨折、胸腔異常、腹部X光(Kidney Ureter bladder;KUB)。現在也有20家醫療院所有使用若干演算法。
醫療AI的商業模式 用量付費與醫師嘗試導入
以骨科1天20個診次應用來說,多院累積起來的每月使用量也有千次以上,AI演算法的使用方式,從選擇應用類型、上傳DICOM檔,大約2分鐘內,就會寄送E-Mail給使用者,信件內容就包含判讀結果。每次判讀費用從50~150元不等,另外也可以有月費和計費的彈性方案。
未來也希望透過雲端AI的方式,與各國廠商、開發者合作,不僅能夠交叉瞭解各國醫療科技發展趨勢與最新動態,此外,更能夠協助彼此申請認證與銷售,諸如以甲公司的介面viewer,後端的AI引擎由乙公司來支援,反之亦然,共同增加醫療AI公司的發展效率。